曾经在亳州颜集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:“二十六蒸馒头,鬼子来到了集北头,端着枪,扛着刀,不是抢,就是夺。吃了馍又抓鸡,到处翻人家的好东西……颜家兄弟真有种,敢在晚上把枪摸。枪到手,人集合,正准备打这些个狗日的。鬼子恼羞成了怒,剐了大哥,杀了二哥,三哥四哥去报仇,五哥死在战场上。五个兄弟真管谈,为家为国把命判。亳州来了个彭雪枫,带来了新四军干革命。男女老少齐抗战,从此以后变了天……”
这首儿歌唱的是80多年前,颜集的颜氏五兄弟为反抗日军侵略,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。颜氏五兄弟分别是:老大颜景桑、老二颜景槐、老三颜景贵、老四颜景金、老五颜景银。
地下课堂播下抗日火种
日本侵略军到来之前,颜集是属于国民党控制的,有一支国民党的军队驻扎在颜集东边的人祖庙里(当地人称之为大庙),长官叫张铭启,人送外号“小老包”。因为张铭启在处决犯人的时候经常学着宋朝包拯的样子,借来周边老百姓的铡刀,用铡刑处决犯人,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一个“小老包”的外号。
当时的颜集防守还是很坚固的,周围有寨墙,寨墙外面是又宽又深的寨海子。在日军到来之前,颜集的百姓对寨墙进行了加固,对寨海子进行了深挖,只留西北一个叫作酉门的大门供人们出入。
按照颜集当时的情况,有驻军、有高墙、有深沟,老百姓认为颜集应该是安全的,日军即将到来的时候,颜集的人没有跑反(战争年代人们为躲避战乱,逃出家门躲避被称作跑反),财物也没有转移,还有许多周边村庄的人到颜集躲避,这也为之后日寇在颜集犯下滔天罪行埋下了伏笔。
除了在颜集大庙有国民党的驻军之外,同时期,还有一个地下党员吴老师,人们也称之为吴校长,在颜集的小阁子庙里开办了一所小学,据见过吴校长的老人们讲,吴校长是一个大高个,英俊帅气,身手敏捷矫健。吴校长开办的学校与以往旧时学堂不同,教的主要是现代的知识,当地人称之为洋学。虽说是小学,但是成年人也可以去听课,其中颜景桑兄弟就是吴老师的常客。除了传授知识外,吴老师还经常对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当前抗战形势的宣传,讲的有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事迹、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惨案、台儿庄大捷和徐州会战等情况。除了吴老师之外,还经常会有其他的人员来讲课。彼时,颜景桑等人已经被吴校长发展成为骨干分子,活跃在抗战活动之中。
从白马寻枪到集体屠杀
那一年的腊月,临近年关的时候,一队日本军队由徐州而来,经颜集去攻打亳州,一路烧杀抢夺无恶不作,周边村庄的人听说鬼子来了,都举家逃了,鬼子每到一个村子都是空的,这一队鬼子好几天都没有抢到东西了。颜集人口多,民风强悍,周边有寨墙,有寨海子,还有国民党的驻军,所以人们认为颜集是安全的,都没有逃走。
可是,这个国民党的长官在管理老百姓时“敢作敢为”,在日军还没赶到颜集时,他就闻风丢下颜集的老百姓先撤了。没有防守的颜集,再高的寨墙、再深的寨沟也只是摆设,日军赶到颜集后很轻松就占领了颜集。
据村里老人讲,日本鬼子都是小个子,刚到颜集就到处抓鸡吃,然后开始到处杀人放火。那一天是腊月二十六,人们都在为了过年蒸馍。日本兵鬼子吃过喝过,还在人家锅里、面缸里大小便。
颜景桑兄弟当时都正是20岁左右,血气方刚,对日军的所作所为尤为愤慨,想给这些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一个教训。颜景桑就召集颜集的热血青年二华蛋、大牛、颜景槐等人,在晚上偷了日本人的枪,准备与他们干一仗。第二天,日军发现枪少了许多,就把当时整个颜集的人都集中到颜集当街颜承先的旅店里,并架好了机枪,以颜集的全体老百姓作人质,排查偷枪的人。
日本人迷信白马能寻找到丢失的枪支,便放出一匹白马,信马由缰,由日军小队跟着白马往前走,寻找丢失的枪支。白马从颜集西头直向正西走去,当走到阮小庙庄的时候,狗一叫,白马受到惊吓,转头向正南走去。
阮小庙正南就是颜柯针园,颜柯针园庄东头有一个老马场,当走到颜柯针园的老马场附近时,白马停了下来回头张望,日军就认为枪支藏在这里,于是日军开始疯狂地搜寻,遇到村民的阻拦,穷凶极恶的日军把颜柯针园的青壮年男性几乎杀完,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枪。后来,当地就留下了“马回头,不留头”的说法。在颜柯针园屠杀过之后,这个日军小队继续向前行。行至颜柯针园西南,吴老师带领当地武装力量,利用小树林作为掩护,进行伏击,一举歼灭了这个日寇小分队。
在颜承先的旅店里,经保长排查,发现少了颜景桑、颜景槐等几个年轻人,日军放话说如果不找出丢失的枪和颜景桑等人,就开枪打死在场的所有人。
审讯先从颜景桑的父亲颜承信开始。日军把他放到颜集北门外的深水坑里,用一根粗檩子压着,一浮上来就用力压,颜承信差点淹死。其他族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折磨。
颜氏兄弟的生死抉择
就这样,审讯持续了将近一天,后来保长跑到颜景桑的藏身地点找到他说:“日本人如果找不到人和丢失的枪,就会杀掉颜集所有老百姓。为了你爹,为了颜集的百姓,你回去吧。”颜景桑听后,大义凛然,直接就去了人群集中的现场,对日本人说:“枪是我一人偷的,要杀要剐冲我来,放了所有人。”
日本人认为他一个人偷不了那么多的枪,仍不放人。这时,颜景槐站出来表示自己也参与了这件事,日本人虽然还是不太完全相信但也无话可说,勉强放了所有人。接着对二人进行了毒打,但两兄弟始终没有说出其他人,共同揽下了所有“罪名”。
当时日军因为等着去攻打亳州,就放火烧了颜家的祖宅,整个祖宅20多间房屋全部被烧毁,家族几十口人无家可归,因此事,后来颜家祖宅这个地方被当地人称为“火烧颜庄”。
日军烧了颜家的祖宅之后,押带上了颜景桑、颜景槐兄弟二人去攻打亳州。路上,他们重点折磨颜景桑,每走一步就砍一刀,每走一步就从他身上割一块肉。在快走到泗河集(今属五马镇)的时候,颜景桑被日军活活折磨而死,后来家人去收尸时,发现他腿上的肉已几乎被割完,头在路北的沟里,身子在南边的沟里,颜景槐也被杀害。泗河当地亲历者说:“当时颜景桑任杀任打就是不再往前走了,日军残忍地杀害了他们兄弟俩。”
这次偷枪的事情虽然没有给日军造成太大创伤,但也给日军攻打亳州拖延了时间,为守城的中国军队争取了更多的准备时间。他们兄弟二人至死没有出卖其他人。
为报家仇国恨,颜景桑的三弟弟颜景桂参加了地方抗日武装,后来跟随一个叫做“54团”的军队出发继续打鬼子,之后一直没有再回过家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家人四处打听,一直没有任何音讯。老四颜景金、老五颜景银参加了新四军,随彭雪枫转战在豫皖苏等地,二人作战英勇,大小战斗参加百余起,直到抗战胜利前夕,在夏邑县的一次大的战斗中,兄弟二人双双中弹,颜景银当场牺牲,颜景金在战斗中腹部中弹,回家养伤,因无医疗条件,后来腹部肿胀在家中去世。颜景银后来安葬在亳州烈士陵园。
“那一年收成最好,打的粮食多,最后粮食都被日本人烧成了灰,鬼子走后,家人收拾房屋,烧焦的粮食都扔到了门口大坑里。”村民颜景堂曾说,“日本鬼子把家里烧得干干净净,连一个挂灯的橛子都找不到。”
颜氏五兄弟和中国大地上其他千千万万的先烈一样,为抗日救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他们勇于担当作为、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。 (颜海廷 路振杰)